來源:華夏時報
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后有個緩沖期。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征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征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征。同時,6月底前,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在此期間對職工因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
“此前,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我國在社保上采取最多的方法就是降低繳費率或者延期繳費,如今是實實在在的減免,不用補繳,減免力度可謂空前,對于疫情當年的企業而言,對于降低企業勞工成本是個非常大的利好?!?月18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企業就是為了保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不過,此舉對社?;鸬目简灪蛪毫σ矔哟?,2020年社?;鸬娜晔杖霑幸粋€明顯的大幅減少,支出壓力則需要財政兜底。
在董登新看來,為了幫助基本養老金實現收支平衡,我國財政每年都就在進行轉移支付,企業階段性減免社保后,將意味著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的規模會更大。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67億人、2.05億人、2.55億人。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5.82萬億元,總支出為5.41萬億元,年底基金累計結余6.8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