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局與疫情疊加,世界經濟亟需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數字經濟如同一只無形的“手”,悄然推動著全球要素資源重組,并改寫著全球競爭格局。
聚焦數字經濟發展,中國正在彎道超車、后來居上。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突破40萬億元,占GDP比重接近40%。作為國內一線城市的廣州,也積極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尤其在數字金融領域,加快布局優化“軟環境”和“硬環境”。
6月,國內首部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啟動實施。圍繞新一代通信與網絡、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智能網聯汽車等數字經濟領域,廣州持續開展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數字+”正成為經濟增長強有力的驅動力:《廣州重點產業白皮書—數字經濟》顯示,2020年廣州GDP超2.5萬億元,其中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規模已超過8000億元,同比增長15.2%,占GDP比重約32%。然而,怎樣才能獲得持續增長?
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重要組成部分的廣州國際金融城正被寄予厚望。這里被定位為廣州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重大平臺和新引擎,正落地數字金融、數字貿易、數字文化等領域的探索和創新。僅廣州國際金融城內,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數字金融算法中心、廣州數字金融研究院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已經啟動建設,將為數字金融創新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供堅實支撐。
在受訪專家看來,數字化是產業發展轉型的必然趨勢,數字化程度的提高,必將推動行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借助金融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廣州國際金融城正成金融創新能量場。
發展領先全球的數字經濟生態
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片區和魚珠片區,“一江兩岸三片區”一度被稱為未來廣州新經濟的“黃金三角”,是當前廣州經濟最具活力和想象力的區域。
按照規劃,這里正加快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助力廣州打造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桿城市。這只是廣州前瞻布局經濟產業格局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看來,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產業鏈價值鏈重構的機遇,發揮好數字經濟領先、制造體系完善的優勢,就能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提高在全球分工地位和對產業鏈價值鏈的掌控力。
把握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會,就把握住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認知與思維方式的革命。數據顯示,2020年世界47個主要國家GDP同比降低了2.8個百分點,而數字經濟同比增長了3個百分點。這一降一升,體現了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華南理工大學博導、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剛認為,數字經濟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正如張振剛所言,過去,經濟較發達城市具有資本、技術和人才優勢,從事產業鏈價值鏈的資本、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環節;腹地城市具有簡單勞動力數量和低成本優勢,聚焦生產,并形成更為完整的產業鏈。如今,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普及應用,數據已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發展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各地的新趨勢。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城市,廣州也正著手探尋新的發展方式,通過“數字+”賦能金融、商貿、文化與高端服務業等。在數字金融方面,廣州正加快推動金融科技及數字金融創新發展,全力打造數字金融標桿城市,也獲批了國家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金融科技領域試點、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等一批金融科技和數字金融領域創新試點。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秀彬分析認為,加快銀行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創新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不斷強化銀行等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未來,廣州市將大力支持金融機構發展數字金融,促進轉型升級,加快廣州數字金融發展。
依托金融城打造數字金融產業園
作為廣州城市發展的“黃金三角”,廣州國際金融城自規劃建設以來,便一直被視作廣州未來十年發展引擎。
為進一步推動新基建建設,強化數字技術對金融業的賦能,廣州國際金融城除引入一批金融機構、信息技術企業外,還將引進和培育數字金融相關產業鏈,打造數字金融產業園。
據了解,廣州將整合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以及各大金融機構、高校院所資源,打造廣州市數字金融創新研究院,并探索設立廣州市數字金融創新研究院及高端智庫,服務廣州市數字金融發展、探索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發展,為數字金融產業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多元化、高層次服務的智力支撐。
此外,廣州國際金融城還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落地,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全球交易信息和各類市場數據,以及宏觀經濟預警、區域經濟監測、營商環境追蹤、金融風險監控、產業研究等綜合解決方案。
“通過產品的持續迭代,不斷提升數據綜合服務能力,該數據中心形成覆蓋廣州國際金融城、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的財經數據產業鏈?!被浉郯拇鬄硡^(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總經理王芳艷表示。
受訪專家建議,廣州一定要做大做強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大信息技術產業對金融業務的數字化輸出和賦能,發展金融科技、數字金融等金融業務新業態,推動廣州國際金融城聯動天河中央商務區,適度錯位、協同發展,打造國際化綜合金融中心。
廣州國際金融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華南)院長助理、研究員傅瑜表示,借助金融科技產業的集聚效應,廣州國際金融城有望成為廣州的中央商務區、新的經濟引擎,同時為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建設夯實基礎。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硬環境”和“軟環境”的支持。在加速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時期,廣州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在營商環境塑造上持續優化,“軟硬結合”多維度培育產業發展樂土。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兩個國家級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已迭代至5.0版本,廣州提出以“激發活力”為主線,實施40項重點改革任務、223項落實舉措、76項特色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例如,在開辦企業方面,廣州提出在6個環節實現0.5天辦結;在獲得電力方面,供電企業辦電報裝業務要在12個工作日內辦結。在優化“5G智慧導辦”之后,企業可享受到名稱登記、信息變更、預約銀行開戶等事項數字化、可視化的全程導辦服務。
廣州天河區更是在整合政府行政資源上走在前列。以世界500強企業蘇黎世保險集團廣東分公司為例,從拿到保監會批文到辦好營業執照,只花了3天時間就正式落戶營業。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改善營商環境有助于提高投資者信心,留住民營資本和外資資本,從而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落地生根、良性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