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和健康發展有關情況。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強,地區經濟才會強?!惫I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在發布會上表示,新一輪疫情對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中小企業普遍反映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接下來將全力以赴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和健康發展,突出做好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推動降成本擴需求、加強服務保障等重點工作。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4月份,中小制造業PMI降至收縮區間,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3個月下滑,一系列經濟指標均表明,我國中小企業正遭受著新一輪疫情帶來的沖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中小微企業現在面臨的困難主要來自成本壓力、需求壓力和應收賬款拖欠壓力。4月份原材料、物流、用工等各個方面的成本均有上浮,導致末端生產企業利潤下降和下游訂單減少,規模越小的企業面臨的市場需求疲軟和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中小企業數量占據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其生產經營情況也直接關系著經濟發展。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負責人湯魏巍表示,中小企業中,尤其是中小工業企業的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83。同時,近十年來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每增長1%,就能夠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13%。
徐曉蘭表示,接下來將突出做好“1+4+1”系列重點工作。其中,第一個“1”就是落實落細助企紓困一系列舉措。
去年11月,《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等一系列中小企業長短政策組合拳出臺。針對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
“在原有紓困舉措進一步延續執行的同時,又從多個維度提出了一些實招和硬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廣度和深度?!毙鞎蕴m表示,《若干措施》從加大資金支持方面、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推動降成本擴需求、加強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實在的措施。
孫文凱認為,各部門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是逐漸提高的,各類救助工具包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減稅降費政策的數量上有明顯優勢,當務之急是加緊落實現已出臺的政策,從而精準地在成本對沖、需求不足等重點問題上給企業以幫助。
徐曉蘭也在發布會上表示,接下來將推動壓實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爭“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幫助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
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流安全
針對中小微企業目前關注的解決應收賬款拖欠和資金周轉問題,徐曉蘭表示,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通知,要組織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工程、貨物、服務所形成的賬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區、各部門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臺賬,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對于無分歧欠款,要發現一起清償一起,如果確有還款困難的,6月底前必須要提出明確的還款計劃和還款方式。
孫文凱分析,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產業鏈中可能會發生核心企業擠占上下游中小企業資金現象,造成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及時清欠能夠以較少金融資源增量投入而較大范圍緩解企業經營困難,需要加大督促力度。同時,應該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發展訂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
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銀保監會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重點從“擴增量”“穩存量”“強保障”三方面入手。
在“擴增量”方面,指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在“穩存量”方面,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在“強保障”方面,支持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進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特征和保險需求,豐富保險產品供給。
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總額同比增速21.6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6個百分點,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余額4476.21億元,不良率是2.18%,較年初持平。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如果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得不到保障,就可能會增加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因此也在信貸結構上進行了優化,不僅適度調整了還款安排,也推動了國有大型銀行貸款的進一步下沉,通過與減稅降費、應收賬款清欠等措施形成合力,將有效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
關鍵中小微企業納入“白名單”
目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長三角地區,也是眾多中小制造業的集聚地,不少中小企業還處在等待和申請復工的階段。
5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主持召開十個省市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視頻會議。會議提出,要落實落細“白名單”制度,統籌做好企業對接和精準服務,以點帶鏈、以鏈帶面,確保重點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同時,用足用好各類市場主體紓困幫扶政策,持續釋放政策效應,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若干措施》也明確提出,將處于產業鏈關鍵節點的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重點加強對企業人員到廠難、物料運輸難等阻礙復工達產突出問題的協調解決力度。深入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推動大中小企業加強創新合作,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和中小微企業配套能力,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協同復工達產。
孫文凱指出,政府在著力解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的同時,也應從需求側為中小企業保障足夠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前期發布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中多為龍頭企業,已經通過率先復工復產形成了帶動作用,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定的需求空間。不過,還應當注意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的特點,涉及的行業門類十分龐雜,各地方政府在統籌精準防控與有序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一些當地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是率先復工的重點。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工信部已對長三角地區的18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調度,復工率達到了97%,人員返崗率達到69%,產能利用率達到74%。
此外,往年于6月舉行的“中小企業服務月”也已提前至今年5月啟動。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該活動將圍繞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創新發展面臨的困難和需求,聚焦中小企業在新一輪疫情沖擊下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通過部門橫向協同、上下縱向聯動、示范引領帶動,動員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以及服務平臺,開展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效性的服務活動。